砥志研思 践行致远 | 我院骨干教师浙大研修归来,共话育人实效与学科创新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作者:谢正丰、桂湘婕   阅读次数:[]

编者按: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学院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与履职能力,推动党建与学院业务发展深度融合。8月25日至28日,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组织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教师党支部书记、系主任、青年骨干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党员代表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开展“党建引领数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

我院选派教师党支部书记、系主任、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参加“党建引领数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培训结束后,参训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深入反思、系统谋划,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心得体会与思路举措。

信科系副主任李志保深有感触地谈到,此次研修以党建引领为纲,多元教学模式为翼,胡礼祥老师的党建赋能理念、沈文华老师的双融双促思路为自己指明了方向。他认识到,唯有以教育家精神为内核,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科建设全链条,才能实现师生与学院的协同发展。下一步,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打造“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课堂教学;主动参与学院特色学科项目,结合专业优势探索前进,助力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核心竞争力。

信科系青年骨干教师运东方表示,此次研修让自己对党建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有了更深理解。胡礼祥教授分享的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经验、苏德矿教授展现的教育情怀、李小年教授讲解的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点,都使其深受启发。下一步,将优化课程设计,结合数学特点与各专业需求梳理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做好案例教学和问题驱动教学;强化育人实效,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投身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础数学系青年教师吴晓春谈到,通过此次研修学习,特别是沈文华书记的“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实践路径和苏德矿教授“心中有学生,处处是课堂”的教育家精神引领,进一步明确了科研与教学双肩挑的使命方向。下一步,她将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学创新,践行苏德矿教授“懂、透、精、趣、情、德”六字教学经,开展“问题驱动+团队探究”式教学;强化学科与人才建设,参与学院“青年导师计划”,在科研团队中强化传帮带机制,积极组建科研团队,为实现数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高数中心副主任李小爱表示,本次研修深化了其对新时代高校教师使命与担当的理解。她认识到教育家精神是引领教师发展的旗帜,其核心是奉献仁爱、追求真理、立德树人。立足本职,下一步将着力推动两方面工作:一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教育家精神学习纳入高数中心活动常态化议题。二是深化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践行“心中有学生,处处是课堂”的理念,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刘新儒深入分析了数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核心矛盾,指出抽象理论与现实应用的脱节以及育人体系与时代需求的错位问题。他认为,实践育人是破解学科瓶颈的关键突破口,需弘扬教育家精神中“躬耕教坛、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通过实体平台推动抽象理论的具象化应用。下一步将构建三级实践载体,深化实体平台建设;推进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开发人工智能数学实例教学系统;完善育人评价机制,选拔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交融。

应用数学系教师刘桥表示,自己通过研修深刻体会到党建与学科融合对数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勇气、教育家精神中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给予其深刻启示。下一步将在课程思政方面,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数学课堂;强化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完善研究生培养,通过讨论班、暑期班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继续组织PDE公共讨论课,惠及拟继续深造的本科生。

应用数学系新入职教师汪泓泽谈到,自己在培训结束后,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他深刻认识到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下一步将从“坚定理想信念、涵养育人智慧、勤修仁爱之心”三方面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学科建设上,明确学科方向、加强团队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在育人方面,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强化支持服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此次研修,教师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教育使命的认识。大家表示,将把研修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谢正丰、桂湘婕

一审:赵启红

二审:罗跃逸

三审:杨雪宾



打印】【收藏】 【关闭